黃山新聞網5月18日訊(文/圖洪書秀)家喻戶曉的西遞、宏村,好像已經成為了黟縣的代名詞,說到這個古徽州縣城,大家都會想到黛瓦、粉壁、馬頭牆,想到小橋流水人家,想到凹凸不平的青石板。而這次“全域旅遊”第三站,我們發現了不一樣的黟縣。
都說旅行是釋放心靈的最好方法,當一個人在車水馬龍的城市中長期處於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忙碌的工作、無形的壓力籠罩在身上時,這個時候我想你需要出去走一走,看看外面的風景。享受大自然的風光、呼吸新鮮的空氣、讓自己安靜下來。
岩石縫中尋生機
主要集中在雲貴高原和四川西南部的喀斯特地貌,類型之多,為世界所罕見。而在黟縣西遞石林,我們居然也能看到這源於大自然的傑作。兩億年的光陰歲月,創作了這奇蹟般的石林。 “橫看成嶺側成峰”,不同的角度去觀看,你都會發現不一樣的景象,無論是猴子觀月,還是大象的鼻子,無論是十個人都能一起走過去的道路,還是連一個人走都有些吃力的狹隘的石縫,都是這石林的最真實模樣。你能想像在這樣一片700畝的石林中,不畏季節變化、不怕水源缺乏的花兒茁壯成長嗎?
3月,當工作人員種下這五十畝的“五彩繽紛”時,待到6月15日,遊客就能看到漫山的花朵。五種花朵的品種相繼綻放,讓這片石林變得特別的不一樣。
記者了解到,在即將要開發的二期工程中,將山頂的八卦陣打造成全新的旅遊特色。並且對石林的基礎設施、休閒娛樂等各方面都將精心打造,“花海石林”將呈現在每一位遊客的眼前。我們都在期待著。
“徽”姑娘的隱居
賽金花的故居,也是黟縣的著名景點。在從賽金花故居通往宏村的道路邊,有這樣一座村莊——龍江村,這裡沒有知名的景區,卻有著韻味十足的民宿。裡邊兒的十幾位“徽”姑娘是這家民宿的工作人員。身著樸素、淡雅妝容的她們成為這家民宿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與這個徽韻十足的民宿完美的融合到了一起。寂靜的環境,優雅的風格,品一杯香茗,提起毛筆,寫下屬於自己的心情,旁有家人作伴,前有孩子嬉鬧,完美的人生也不過如此了吧。在這裡,沒有壓抑的工作、沒有城市的喧囂,都是風景,都是意境,鏡頭里的每一處,都是一幅畫。
其中一位“徽”姑娘告訴記者,這間民宿原來是一戶人家的住宅區,後來經過改造,有了現在的模樣,16間房間,各有千秋。原本老房子的潮氣較重,現在不僅有了壁爐,也將天井封鎖起來,將房屋的內部改造進行了整改,去除了濕氣,並且對衛生間重新裝修,為旅客打造舒適、安逸的居住環境。
這間民宿是一期項目,後期還將打造四座民宿,二期已經在全面裝修中,而三期已經選址於黟縣油菜花攝影節的魅力柯村。我們都在期待著這一於文化與生活一體的民宿誕生,享受這種最純真、最自然的生活。
關麓的八大家
位於南屏以西2公里處的關麓。地處武亭山麓、西武嶺腳,因西武嶺有“西武雄關”之稱,而該村居雄關之東麓,因此得名。古村內,古建築鱗次櫛比、錯落有致。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被稱為"關麓八家"的八幢古宅。這“八大家”建於清朝中葉,是一戶汪姓徽商八兄弟的住宅。
跟隨村民走進這八間大宅,與眾不同的是,它們互相獨立,卻又聯成一體。每狀古宅都有自己的天井、廳堂、花園、小院,但屋樓上下皆有門戶走廊互相聯結,形成一個整體。整幢大宅由於佈局緊湊而顯得高大冷峻,內部由於疏於修理,都盡顯衰敗,不免有一些蒼涼感,可或許就是這種蒼涼感才更顯真實、更值得回味。
這八間古宅的宅名大部分皆與書學相關,體現了徽商亦商亦儒的特色。以清代著名書畫家汪曙故居“武亭山居”為首,自北向西依次為“涵遠樓”、“吾愛吾廬”書齋、“春滿庭”、“雙桂書室”、“門渠書室”、“安雅書屋”、“容膝易安”小書齋。老屋都有精緻的木雕和典型的徽州擺設,只是木雕上的人像臉譜有一些被破壞了,皆因早年的那場動亂,但餘韻尤存,值得前往一遊。
村民告訴我們,對"八大家"古民居的設計意圖眾說紛紜。有的說是因為徽高、商的勤儉持家習性,把八家住宅聯成一體,以利節省屋牆和地基。有的認為,由於舊時族風、家規森嚴,為了便於管教八房兒媳的需要,老公婆可以足不出戶,不行雨就能顧望四方八家。八家古民居現為不同姓氏的眾家居住,門戶各立,原來的通口大都封閉,但陳跡仍清晰可辨。
但無論是哪一種說法,這看似分離卻融為一體的“八大家”的確值得去走一遭。就在關麓這個小村莊內,還有一條黟祁古道,若閒暇之餘,何不約上好友,一起去領略古人道路的魅力。
記者了解到,“八大家”將用兩年的時間為遊客打造供其居住的“惠州大觀園”民宿,並在周邊種植上格桑花以供遊客觀賞,還將設立各種基礎設施,增強旅遊的趣味性與體驗性。
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談到隱逸詩人,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則是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陶淵明。無論是《飲酒》,還是《桃花源記》,又或者說是《歸園田居》,都是家喻戶曉的詩詞。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黟縣全域旅遊的最後一站,記者來到了陶淵明故居——守拙園。其位於碧陽鎮赤嶺村,為東晉著名詩人陶淵明次子陶俟之後裔陶庚四遷居地。村中至今仍保留大量歷史古蹟和文化遺址,如保存完整的《陶氏宗譜》、陶氏祖塋、陶家池塘、陶嶺古驛道、陶氏宗祠等。
到達目的地後,最吸引眼球的則是那座屹立著的徽州特色石牌坊,上面清晰地刻寫著“守拙園”三個字,樸拙、剛正。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复前行,欲窮其林。”穿過牌坊,記者看著屏風上刻寫著的《桃花源記》全文,想起了學生時代,夕陽的餘暉透光玻璃窗戶折射入教室,語文老師在講台上說著一位漁人的故事。
回味詩詞,想起過往,記者的思緒被帶到了“桃花林”中,微風拂面,不知不覺在狹窄的石徑上漫步許久,與路邊兒的野花擦身而過,抬頭後,映入眼簾的卻是另外一番風景。 12畝的無邊天池如鏡面一般,衝擊視覺,一排排的徽州古民居在湖面中的倒影與其融為一體,再眺望遠方:又見炊煙升起,暮色罩大地。看到這番景象,心情豁然開朗,小伙伴們好像都驚呼,怎會如此和諧,毫無隔閡,毫無阻擋,都是大自然的恩賜。不正是那句:"便捨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的意境?
景中那醒目的“故淵”二字,似乎在訴說著什麼。
在與相關負責人的交流中,記者了解到,守拙園的精心打造不僅是為了讓遊客觀賞,也是一種歷史印記的見證。現如今很多地方開始有了民宿,也讓廣大遊客享受到了不一樣的生活,而在未來的守拙園中,也將打造體驗性、參與感、互動感的民宿。很多人都在尋找夢迴他鄉的意境,那麼將來在這裡,遊客們不僅可以自己親自下田地去採摘新鮮的蔬果,還可以在民宿中為家人做上一頓豐盛的晚餐,一起去回味真正意義上的田園生活。這種“歸園田居”的韻味與古徽州的氣息完美融合,讓遠離城市喧囂的我們,也發現了內心對大自然的嚮往,正如:“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對於黟縣全域旅遊的發展思路,記者也從相關負責人那兒了解到,其模式主要是按照“1+4+N”方案來打造。 “1”是指依托景區、景點的資源;“4”則指的是四大板塊:景區景點、獨家產品、休閒業態、其他;而“N”則意味著將國內、業內旅遊做得好進行合作,開發豐富的休閒旅遊。從豐富旅遊產品、業態到擴大旅遊營銷、塑造旅遊品牌,旨在為打造現代國際鄉村旅遊度假區而努力。
腳下走過的都是風景,眼裡看過的都是美麗。釋放心靈,黟縣已蓄勢待發,你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