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畫里鄉村繪新卷——黟縣旅遊發展綜述

2015/12/24

近日,黟縣一景區與黟縣徽黃旅遊集團達成合作協議,成為其旗下第10個景區。從無到有、從0到10,徽黃旅遊集團的發展壯大印合著黟縣旅遊五年來轉型升級的歷程:大景區建設揚帆起航。據統計,“十二五”期間,黟縣接待遊客超過5200萬人次,實現總收入398億元。
時光荏苒,黟縣旅遊發展日新月異。從市場青睞的西遞宏村到初露頭角的屏山,從因攝影走紅的塔川到生態絕佳的木坑竹海,黟縣旅遊不再是過去的一枝獨秀,而是眾花盛開,引來國內外遊客。黟縣以大景區理念為引領,把整個縣域作為景區來規劃和建設,致力於將鄉鎮打造成景區,將村莊建設為景點,建成集觀光、文化、生態、休閒、運動等為一體,文化生態相融、人與自然和諧、獨具田園特色的“黟縣大景區”。
“黟縣已形成了以世界文化遺產地為核心、非遺產地古村落為基礎、其他鄉村景區為補充的較為完備的旅遊產品體系。”黟縣旅委負責人說,縣里共有旅遊景區景點20餘處,旅遊專業村6個、省級農家樂旅遊示範點4個、星級農家樂示範戶19家,覆蓋全縣8個鄉鎮,同時全縣近30%的群眾不同程度地參與到鄉村旅遊發展,22處景區周邊群眾70%收入來源於旅遊業,旅遊服務業在三次產業比重中佔37%。
每逢油菜花、桃花盛開的季節,海內外的車手不約而同趕赴黟縣,感受畫里鄉村的春天韻律。五年來,黟縣依托優質生態、厚重文化,不斷推進旅遊產品結構優化升級,重點打造文化客棧、青年旅館等新業態產品,獨具魅力的黟縣旅遊品牌愈發響亮。西遞、宏村古村落觀光旅遊持續增長,宏村阿菊、豬欄酒吧、三號小鎮、南山堂、黃岳畫苑等度假體驗遊新業態成為市場的新寵,引領古民居古村落旅遊轉型升級;龍池灣農耕文化園、竹海人家、秀裡農莊等農家樂旅遊漸成氣候,五里、深衝、木坑等新農村旅遊開發初顯成效;以山地車、公路自行車為代表的體育旅遊和露營旅遊、徒步旅遊等專項旅遊產品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開發了宏村婚俗、西遞祠祭、雉山鳳舞等民俗節目並在景區景點進行演出;以塔川、南屏、屏山、秀裡影視村為代表的攝影、影視拍攝、寫生類的文化、藝術創作專項旅遊產品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初步形成了以古村落觀光旅遊為基礎,逐步向休閒、度假、文化體驗等複合型旅遊轉型升級的良好發展格局。據統計,僅西遞、宏村、南屏、屏山、盧村5處藝術寫生基地,每年接待全國300多所大專院校美術、攝影、建築等專業學生約40萬人次。
冬日天氣晴好時,來到宏村景區旅遊配套服務改造綜合提升項目工地,繁忙的建設場面引人注目。這是黟縣推進旅遊服務設施建設、提升遊客滿意度的縮影。近年來,黟縣加大旅遊項目建設力度,籌措2億多元資金投入旅遊公路建設,構築了快速、便捷、安全的交通網絡;推進宏村阿菊演藝、悅榕莊SPA、西遞1047、印象宏村、石林石窟等一批旅遊項目,促進了旅遊發展轉型升級;加快中心城區建設,實施入城南路、過境公路、宏村西路、東路、旅遊接待中心等基礎工程,拉開城市框架,逐步完善旅遊城鎮功能。截至目前,黟縣擁有賓旅館440多家,其中精品文化客棧近100家,特色農家樂150多家,普通賓旅館190多家。
點開黟縣旅遊部門、企業在新媒體上的微信微博公眾號,各種以黟縣為主題的圖文、旅遊攻略信息十分顯眼,這已成為黟縣展示旅遊品牌形象的窗口。近年來,黟縣鼓勵旅遊企業相互合作,並推進政企營銷合作,積極向重點市場派駐駐點營銷員,開展精準化營銷;豐富營銷載體,利用山地車公開賽、格蘭楓度公路自行車賽、中國黟縣攝影大展開展節慶營銷,同時推進“互聯網+旅遊”,做好線上線下互動,推出秒殺、團購等網上優惠促銷;拓展新興媒體,強化與央視等傳統媒體合作,加強與新浪等主流網絡、驢媽媽等專業平台合作,不斷強化旅遊目的地形象。近年來,黟縣榮獲了中國旅遊強縣、全國文化旅遊示範縣、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全國十大縣域旅遊之星等諸多榮譽。

Copyright © 黃山市旅遊委員 All Rights Reserved

Χ

此為外部連結, 即將離開這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