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2日,合肥南站運營,安徽高鐵經濟圈正式撬動。近日,我國南北高鐵交通大動脈——合福高鐵將正式通車,屆時皖贛兩省將與海峽西岸經濟區直接連通,安徽經濟迎來新的發展契機。圍繞安徽經濟發展的“高鐵新時代”,我們特別推出“高鐵新時代下的區域價值與發展機遇”系列專題,邀請旅遊、鐵路等相關部門及在皖企業代表,探討高鐵經濟下的區域價值,共話發展機遇,敬請讀者關注。
交通格局影響旅遊格局,交通方式決定旅遊方式。隨著我國高鐵建設的發展,安徽旅遊業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今年7月合福高鐵開通後,我省旅遊區域被有效串聯起來,逐步融入到全國旅遊發展“大盤子”裡。在未來,商合杭高鐵、鄭合高鐵、黃杭高鐵、合安九高鐵等工程,又將極大拓展我省旅遊發展的空間,形成聯接東西、縱貫南北的高鐵旅遊經濟發展大格局。在這一背景下,我省如何抓住高鐵開通的契機,促進旅遊經濟升級,便成為了關鍵一步。
格局:
高鐵旅遊框架逐步成型
近年來,我省高鐵建設突飛猛進。目前,合肥、滁州、六安、宿州、蚌埠和淮南已經開通了高鐵。即將開通的合福高鐵,將黃山、銅陵等皖南城市的旅遊資源進行整合,並通過合蚌客運專線的紐帶作用,直通北上廣,打通南北旅遊市場,有效吸引客源,形成我省高鐵旅遊經濟黃金發展區域。預計未來,馬鞍山、蕪湖、池州、安慶、宣城等地市也將開通高鐵,使高鐵旅遊成為安徽旅遊發展的重頭戲。
去年,我省結合高鐵發展機遇,赴湖北、湖南進行為期4天的高鐵旅遊推介,推出5條精品線路招攬遊客,囊括了黃山風景區和世界文化遺產——西遞、宏村;績溪、歙縣、宣城的徽文化;合肥、亳州的三國文化;鳳陽的大明文化和壽縣的楚文化。通過該項舉措,嘗試將我省優質旅遊資源搭上高鐵“順風車”,帶動周邊區域旅遊客源來皖觀光旅遊。以高鐵旅遊為切入點,我省2014年全年接待入境遊客405萬人次,同比增長5%;接待國內遊客3.78億人次,同比增長13%;旅遊總收入3430億元,同比增長14%,全年旅遊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接近6%。
有關專家指出,以省城合肥為例,目前通過高鐵已經實現一個小時內到南京,兩個多小時到杭州、武漢和上海,四個小時到達北京。合福高鐵開通後,合肥可實現1個小時到達黃山、婺源,2個小時到達武夷山,3個小時到達福州。而今後的商合杭高鐵開通後,合肥到杭州只需要一個半小時。據省旅遊局負責人介紹,四通八達、方便快捷的交通,為海內外遊客來安徽旅遊提供了極大便利,安徽正在成為全國最富潛力、最具吸引力的旅遊目的地之一。
對接:
“快旅慢遊”考驗軟硬體建設
合福高鐵的開通,在改變旅遊發展空間格局的同時,也改變了時與空的概念,拉近了我省南北城市之間、與外省地市之間的距離,為實現遊客“快旅慢遊”的夢想打下了堅實基礎。
進入高鐵時代,高鐵將縮短客源地與旅遊目的地之間的感知距離,我省交通通達性的提高,使更多的境內外遊客選擇來安徽旅遊,安徽將有更多機會參與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入境遊客的“二次分配”,同時也會吸引更多的國內遊客。同時,高鐵效應帶來的大量遊客的湧入,將對安徽旅遊目的地建設形成“倒逼機制”,加快推進安徽旅遊目的地體系建設進程。
它如同一把“雙刃劍”,對安徽旅遊業發展有很強的促進作用,同樣也會帶來一系列挑戰。單純依靠門票收入的旅遊目的地將有可能成為高鐵旅遊經濟的“中轉站”,無法分享客源增加帶來的更大效益。高鐵沿線綜合優勢突出的旅遊城市,將會對其他沿線城市形成“虹吸效應”。同時,高鐵遊客對高端住宿設施、餐飲設施、娛樂設施、綜合服務設施等要求較高。
面對高鐵時代,京皖高鐵主要途經區域——皖北地區旅遊業還有許多準備工作要做,面臨著許多新的考驗。尤其是對於眾多外省遊客來說,皖北旅遊並不熟悉。對此,我省應該不斷深化與相關城市的旅遊合作,重點加強皖北六市二縣旅遊區域合作和“兩山一湖”及“三山兩湖”旅遊區域合作,包裝適合市場需求的跨區域高鐵旅遊產品。以“兩山一湖”為主導的皖南旅遊經濟區發展為例,通過合福高鐵的紐帶作用,加強資源整合,開發、升級新產品、新景觀、新業態,充分滿足遊客的體驗式需求。
舉措:
以高鐵為平臺推進區域合作
隨著高鐵線路的不斷擴增,我省旅遊業正處於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期。據省旅遊局負責人介紹,目前,我省2015年旅遊業發展預期目標為:接待入境遊客425萬人次,同比增長5%;接待國內遊客4.28億人次,同比增長13%;實現旅遊總收入3950億元,同比增長15%。預計到2020年,全省旅遊總消費達8000億元。要完成此目標,旅遊總收入至少保證年均15%的增幅。
對此,我省旅遊決策者已經擬定了發展舉措。
首先是以高鐵為主線,深化國際國內區域合作。深入推進長三角地區旅遊一體化,推進區域高鐵旅遊線路、主體產品和市場對接。推動與長江中國經濟新支撐帶、中原經濟區、大別山等區域合作,建立完善政府、企業、社會組織間的多元合作機制。
其次,在規劃設計方面,啟動編制全省旅遊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皖南示範區產品線路規劃和行銷規劃、自駕遊專項規劃、大別山扶貧旅遊規劃、全省旅遊交通建設和酒店娛樂業發展等專項規劃;啟動部分景區、旅遊集散中心提升工程,加快方特主題公園等創建5A景區進程,支援打造若干國家級度假區和生態旅遊示範區;集中力量開發提升一批跨區域旅遊精品線路,重點建設皖南、環巢湖、長江沿線、大別山及皖北等精品線路;推動5A級景區推出常態化的文化旅遊演藝節目。此外,繼續推進旅遊商品“五進”活動,拓展淘寶安徽館等安徽旅遊產品線上銷售管道;推動合肥、宣城等地建設安徽地產品直銷中心。
在硬體建設方面,新建、改擴建3A景區與骨幹交通線連接“最後一公里”道路100公里;拓展改造若干省際高速公路服務區,使之成為旅遊形象展示視窗和自駕遊集散中心;支持開通和加密通往省內重點旅遊景區的旅遊專線公交和旅遊直通車,同時加快建設一批旅遊配套設施。軟體方面,我省將啟動實施智慧旅遊建設工程,即建設一個集電子服務、電子政務、電子商務與一體的省級智慧旅遊資訊平臺,率先支援300個旅遊企業創建智慧旅遊企業,推動4A級以上景區、四星級以上飯店、旅遊集散中心等主要旅遊場所實現無線寬頻網路全覆蓋,初步實現“一機在手,暢遊安徽”。
為了完善旅遊發展政策支撐體系,我省將改進省級旅遊發展資金使用辦法,省級資金全部支援公共產品專案,並用市場化方法支持商業項目,政府引導設立旅遊產業基金。同時,完善旅遊用地、旅遊項目融資、旅遊人才培養使用等政策保障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