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嶺下村古風猶存重傳承

2015/04/25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黃山腳下的嶺下村以此為宗旨,保持傳統村落文化特色,守住古村落的“靈魂”——

4月,春暖花開,位於黃山市黃山區永豐鄉的嶺下自然村,在青山綠水的環抱中顯得格外清朗秀麗。沿著村旁的泥田嶺古道向村子走去,遠遠看見一群人正在整修一處古亭。上前一問,原來是村子裡的一戶蘇姓村民可惜古亭破敗,於是在鄉政府和區文物部門的指導下,自籌資金維修,以保住這座建於乾隆年間的毓秀亭。在記者的詢問下,正在古亭現場忙碌的老蘇夫婦堅持不透露姓名,只是說修復古亭出於公益之心,想把家鄉美好的東西保存下來。

就這樣,在美好春景和樸實古風的引領下,我們走進了嶺下村。

風光綺麗古貌依然

嶺下村原名琳下蘇村,有上千年的歷史,系蘇轍後代來此拓荒而建。它位於風景秀麗的太平湖北岸,東與涇縣厚岸鄉交界,西與青陽相鄰,南與廣陽鄉接壤,素有“雞啼狗叫聽三州”之稱(三州即涇縣、石台、太平)。如今,它以自然村的形式,隸屬於前年入選首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永豐村。

嶺下村古貌保存較完好,是典型的皖南山區古村落,三面環山,南面臨水,猶如一個天然圈椅,松川溪蜿蜒穿村而過,兩岸均由花崗岩砌成,綿延數百米,其東岸是通往青陽的泥田嶺石板古道,為青紅兩種石板鋪成,紛繁而有序,古韻十足。一座古橋,連接村東與村西,村中古宅依次而座,臺階石欄依勢而構,連綿起伏,錯落有致,獨具匠心。古宅、古河、古道、古橋相映成趣,人文與自然緊密相連、渾然天成,遠遠望去,似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水墨山水畫。

同行的永豐鄉文物管理員汪家平介紹,村裡聚居的杜、蘇兩大家族歷史輝煌,達官巨賈代不乏人,他們以鉅資修宗祠、道路、橋樑、水利等工程。村裡現存18座古建築,多建於明至清初,很有時代特色,頗具代表性。其中,蘇氏宗祠及海甯學舍原是文壇大師蘇雪林的家族宗祠和少年讀書的地方,清代官邸希範堂是抗法英雄杜冠英故居。 2004年,蘇氏宗祠、海寧學舍、希範堂被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人文薈萃敬教興學

“文有蘇雪林,武有杜冠英。 ”一進村口,牆壁上的大字精闢而傳神地向人們傳遞著嶺下村人的驕傲。的確,這裡不僅走出了近代中法戰爭中指揮鎮海戰役的民族英雄杜冠英,也是中國“五四”新文學元老派作家、文壇大師蘇雪林的故鄉,一文一武,可謂騰蛟起鳳,人傑地靈。

嶺下自古文人、商賈輩出,文化底蘊十分深厚,先後孕育出尚書、守備、知府、知縣等名人傑士30餘人。不僅保存完好的古建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和科學藝術價值,歷代文人墨客留下的一大批歌詠地方風物的詩、詞、歌、賦等藝文史料,更是集中反映了皖南山區的傳統文化、封建社會文明以及徽商發展的歷程。

眾多的人文資源,聞名的書香之地,吸引不少名人和學者前來觀光。保存較好的蘇氏宗祠始建於元末明初,清同治年間重修,祠內所懸掛的“敬教興學”匾,是民國時期最高當局表彰蘇氏創辦私立育才學校的。育才學校建成於清末,為黃山區(原太平縣)第一所私立小學。村內還有一所書院臨松川溪而建,這就是蘇雪林的祖父蘇文開1914年建造的海寧學舍。曾為浙江海甯知府的蘇文開,深受海寧一帶良好的學風感染,決定效仿在家鄉建一所私塾學堂,供家族子弟課讀方便,並以為官地“海寧”命名。從海寧學舍這座小樓走出的教授、學者、作家、醫師、工程師,如今遍及海內外。 1999年4月21日,103歲的蘇雪林病逝,遵其生前遺願,將其骨灰葬回故土嶺下村。現在,海寧學舍已建成為蘇雪林文學館。

由於敬教興學,嶺下村民風好,克勤克儉,唯讀唯耕,鄰里團結和睦,尊老愛幼。2013年,在永豐鄉舉行的精神文明建設活動中,嶺下村有31戶獲評“十星級文明戶”,26戶獲評“五好文明家庭”,23戶獲“好兒女、好婆媳、好夫妻”稱號。2014年,村民汪忠則以“帶著母親去打工”的感人事蹟獲選為黃山市十大新聞人物。

保護傳承記住鄉愁

嶺下村獨特的民俗文化活動——五福神會就是在這樣的人文環境中孕育而生。五福神會起源於元末明初,是嶺下村蘇姓一族為祭祀“五福神”而舉辦的活動。每年農曆八月十三至十五是五福神會的會期,挑選青壯年頭戴面具扮神出巡,祭祀程式按部就班。當時五福神會影響很大,毗鄰的青陽、涇縣等地老百姓都前來觀看,祈求福佑。這項民俗集民間舞蹈、戲曲、美術、風俗民俗於一體,祭神娛人,一直延續到1952年,後中斷。 2004年,永豐鄉文化站通過民間老藝人的口述,收集、挖掘、整理成現在的民俗節目,並多次在黃山民間藝術節等文化活動中演出。 2006年,五福神會入選黃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10年,被列入省級非遺名錄。


對民俗傳承用心,對自己的家園他們更是精心呵護。走在村裡,我們遇到一位肩挑一筐小石子的村民,只見他來到一處凹陷的石板,用鐵鍬撬起石板,將小石子填進凹陷處,再放下石板,石板路就此變得平整。汪家平告訴記者,這位元村民是村裡的專職保潔員,負責村莊的清潔維護,而嶺下村的生活垃圾收運處置、生活汙水處理體系目前已經建立、運行。原來如此!難怪一路走來,村莊內外一派乾淨整齊,穿村而過的河水更是清澈見底。

自2012年被列入首批中國傳統村落以來,嶺下村一系列以古村落保護、村莊環境整治為重點,挖掘地方文化特色,著力打造歷史文化古村落的措施也隨即展開,他們精心編制鄉域總體規劃、古村落保護和人文旅遊規劃,實施古村落街道立面改造和景觀綠化工程,派專業、專職人員維修、檢查、看管古建,將公共服務設施、居民點、古民居、祠堂、歷史遺跡串點成線,形成人文旅遊業態。他們還創新保護方式,吸納民間資金加入保護古民居行列,截至目前,共有兩座古民居被私人認養。 2013年,永豐嶺下村被列為黃山區首批省級美好鄉村建設示範點。

Copyright © 黃山市旅遊委員 All Rights Reserved

Χ

此為外部連結, 即將離開這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