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齊雲冬韻

2013/12/31

齊玉山海拔不高且地勢平緩,歷來就是絕佳的宜游宜居之地。它四季分明,景色殊異。春之菜花田園,夏之林蔭清泉、秋之五彩斑林都已為世人所熟稔,唯有冬雪之美猶如深閨佳麗,世人鮮有知曉者,屬實遺憾。最近入冬才十幾天的齊雲山,一場大雪就不期而至。一時間銀裝素裹,千山如睡。次日,伴隨著覓食青鳥的嘰嘰喳喳聲,齊雲山迎來了清晨的第一縷曙光。


攝影愛好者們抓住這雪後初霽的難逢之機,長槍短炮忙的不亦樂乎。被幾座紅牆道觀點綴著的月華街、坐在火桶上聊天的人們、披著銀袍的大象、戴著白色絨帽的香爐峰、山下的徽派古村落、以及橫江小鎮……都被他們一一收入囊中,甚至在不經意間他們自己也成了別人鏡頭下的一道風景。

有時他們當中的某一個人,因為找到一個好的位置,或是拍得一張得意之作時,往往就會呼朋喚友相互轉告與人分享。而此時,齊雲山會因為各個山峰間遙相呼應的呼喊聲而熱鬧非常。

齊雲山山風景名勝區位于安徽省休寧縣境內,古稱白嶽,因最高峰“一石插天,與雲並齊”而得名。遊玩齊雲山,可以循著四條主線鋪展開來:其一,欣賞神奇秀美的丹霞地貌;其二,感受厚重神秘的道教文化;其三,觀摩琳琅滿目的摩崖石刻;其四,品味綽約多姿的皖南田舍。此外,長久以來齊雲山又以其靈驗的祈福體驗,成為了無數世人嚮往的祈福聖地,“添壽齊雲山”、“拜學夢真橋”、“求子太素宮”和“入仕小壺天”這四大主旨,分別能夠滿足不同階層人士所求之願望,這在國內名山中可以說也是獨樹一幟的。

齊雲山雖不高,卻崖壁直削、谷地幽深、峰巒俊秀,整個風景區可分為月華街、樓上樓、雲岩湖、南山、橫江竹筏漂流五大景區,從景區檢票口望仙亭起始——一天門——真仙洞府——二天門——三天門——月華街——太素宮——最高峰(觀日出和日落)——玉虛宮——小壺天,已經涵蓋了齊雲山各類景觀的最精彩部分,通常被視作經典線路,故被大多數到齊雲山的遊人所採納,齊雲山的日出、日落景象不錯,另外,這邊晨間常會出現的低海拔雲霧是齊雲山的特色。
  居高俯瞰,但見橫江流經白嶽仙山腳下後,繞了一個S型的大彎,將山腳下田園、村莊、山丘神奇地劃分成兩大塊,從而構成了一幅天然的太極圖案,其面積之巨大、形態之完美,可謂天設地造之奇觀。

  進入景區,第一個景點即為夢真橋,一眼望過去,只見橋的兩邊欄杆上系滿了祈福的黃帶子;橋左邊有棵1300多歲的櫸樹,這裡便是齊雲山的“拜學”聖地。徽州自古教育發達,休寧歷史上出過十九位狀元、徽州明清兩朝有二千九百多名舉人,於是,學子們紛紛慕名來到夢真橋上,膜拜那株千年櫸樹,以期能夠“一舉(櫸)成名“、夢想成真。
  過夢真橋,沿山道向上,就到了道家的洞天福地,這裡有3個景點:棲真岩、忠烈岩和壽字崖。壽字崖為齊雲山摩崖之最,理學家朱熹所寫的“壽”字高九尺九寸,寬六尺六寸,取九九歸一、六六大順之意,是人們祈求康樂平安、“添壽齊雲山”之所。
  穿過一天門,前方石壁上赫然刻著“天開神秀”四個筆觸雄健的大字,這裡由三面丹霞崖壁圍攏的空間就是真仙洞府。真仙洞府是齊雲山最為精華的景致之一,這裡集摩崖石刻、道教文化、丹霞奇景、山水之秀於一體;幽洞相連,珠簾碧水,岩壁之上許多的天然洞窟,外面或砌有磚牆、或建有石坊,形成了宮殿洞府,供奉各路神仙,依次是八仙洞、碧霞靈應宮、圓通岩、羅漢洞及眾妙之門、雨君洞、文昌洞等,據說以前修行的道士就居住在洞中。齊雲山現存摩崖石刻和碑銘共有五百多處,主要就集中在真仙洞府,遊客在觀摩欣賞精美雋永的書法、石刻藝術的同時,還能從中瞭解齊雲山的發展歷史,因此在遊覽真仙洞府時,放慢腳步,花一些時間來細細品味,也許會有意外收穫。
遊過真仙洞府之後,順著石階繼續上行,過二天門,登天梯即到三天門。在此舉目眺望,遠處峰巒溝壑、隔著峽谷對岸的月華街、以及綠樹掩映下依山而建的房子構成了一幅天然圖畫。月華街的起點就是天官府,天官府在文革中被毀壞,僅存門樓為明代老建築。月華街是道士與山上居民雜居之所,也是山上的街市,如今的月華街上,兩邊開出了很多的農家樂,遊客可以選擇在此食宿。從最高峰下來,經退思岩到了小壺天——意即“壺小乾坤大”。跨入葫蘆形門坊,門後是一個長20米、寬3.3米,高2.5米的石窟,丹台貼在絕壁上,下臨深澗,道人張正一曾在此羽化成仙,故又稱捨身岩。崖壁上有“思退崖”、“石上流泉”、“一線泉”、“飛升所” 等石刻。
  齊雲山的美,非親臨不能品味。隆冬時節,約三五知己徒登齊雲,漫遊橫江,或許所有擾人煩思都已在這精緻的美景中蕩然無存。(圖文/汪平富)

Copyright © 黃山市旅遊委員 All Rights Reserved

Χ

此為外部連結, 即將離開這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