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首屆中國(黃山)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大展

2012/11/08

天地之美,美在黃山;人生有夢,夢圓徽州。在舉國上下喜慶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之際,11月7日上午,由文化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主辦,中國非遺保護中心、安徽省文化廳和黃山市人民政府承辦的首屆中國(黃山)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大展在美麗的新安江畔湖邊古村落隆重開幕。
在京出席黨的十八大的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福巨集專門打來電話,對首屆中國(黃山)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大展的舉辦表示熱烈祝賀;對蒞臨黃山的領導、嘉賓和非遺大師表示熱烈歡迎;並祝大家工作順利,祝非遺大展圓滿成功。
文化部副部長董偉,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肖天;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朱維芳,省政府副省長謝廣祥,省政協副主席王鶴齡,文化部非遺司司長馬文輝,省政府副秘書長吳行,省委宣傳部副部長車敦安、莊保斌;市長宋國權,市政協主席張開南,市委副書記程迎峰,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范典明,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蔡建軍,副市長葉長蔭,市政府秘書長徐德書等出席開幕式。開幕式由省文化廳廳長楊果主持。
新安江畔,精品紛呈,展千家傳統技藝;黃山腳下,大師雲集,傳百年精妙絕活。當天的湖邊古村落陽光明媚,端莊秀麗,與技藝大展相映成輝。清澈流淌的母親河新安江以她美麗的風姿,喜迎四海嘉賓;沿岸處,彩球高懸、鑼鼓喧天,處處洋溢著歡樂祥和的節日氣氛。
9時30分,在安徽得勝鼓、花鼓燈和廣東南獅的精彩表演中,首屆中國(黃山)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大展拉開帷幕。  
董偉在致辭中說,在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持續良好發展的背景下,文化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在黃山市舉辦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大展,目的是集中展示全國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近年來我國傳統技藝保護的豐碩成果,全面總結交流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的經驗和做法,這對營造全社會共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促進非遺保護工作的深入開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次大展是文化部首次在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區內舉辦的大型展覽活動,展覽以新安江畔古村落為依託,以近30幢徽州古民居為展廳,將歷史厚重的徽州古建與活態展演的傳統技藝高度融合,以靜態和活態結合的方式彰顯了傳統文化的古樸意趣。相信經過大家的努力,這次大展一定能達到預期的目的。預祝中國黃山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大展取得圓滿成功。謝廣祥在致辭中說,奔流不息的新安江,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徽文化,流淌出了賈道儒行的徽州商幫,也見證了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區的建設和發展。中國非遺大展首次在世界自然文化雙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舉辦,既體現了我們延續中華文脈的高度文化自覺,也展示了安徽加快建設文化強省的高度文化自信,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源遠流長的安徽文明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廣闊的江淮大地上,多樣文化和諧共生,積澱了豐富厚重的文化資源,孕育了巧奪天工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長期以來,特別是實施文化強省戰略以來,我們積極保護、傳承和發展具有獨特魅力的安徽非物質文化遺產,初步構建起一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體系和機制,取得了明顯成效。相信在文化部的關心支持下,通過大家共同努力,中國非遺大展一定會成為展示非遺保護成果的一流品牌,成為薈萃中華文化多樣性的專業平臺,成為廣大群眾走近傳統文化的重要節日。希望各位朋友通過非遺大展這座金橋,暢遊名山秀水,品讀歷史人文,領略徽風皖韻,與我們攜手同行,共同守護人類的精神家園,共同開創更加美好的明天。


宋國權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辭,他說,值此喜迎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之際,我們走進國家級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區,在風景優美的新安江畔,在別具韻味的湖邊古村落,迎來了“首屆中國(黃山)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大展”。這是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繁榮文化事業、發展文化產業的一大盛事。他代表中共黃山市委、黃山市人民政府,代表市委書記王福宏和150萬黃山人民,向蒞臨開幕式的各位領導、來賓,向參加非遺大展的大師、傳人,表示最熱烈的歡迎!向國家文化部給予黃山市的厚愛,向全國文化戰線、社會各界朋友給予黃山市的支持幫助,表示最衷心感謝!祝願“首屆中國(黃山)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大展”圓滿成功。
宋國權說,“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冬雪“五絕”著稱的黃山風景區,被譽為中國大好河山的傑出代表。在黃山風景區周圍,還簇擁著“道教聖地”齊雲山、“綠色明珠”牯牛降、“山水畫廊”新安江、“江南翡翠”太平湖等諸多名勝風光,成就了安徽南部最為綺麗、最具魅力的山水版圖。難能可貴的是,黃山市不僅擁有美麗的自然風光,而且擁有美妙的徽州文化。當年足遍天下的徽商,以開放包容、創新思變、和諧共生的價值理念,締造了“無徽不成鎮”的傳奇,創造了“無學不成派”的佳話,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使黃山市成為了安徽省文化遺存最多、品位最高、特色最鮮明的地方。
宋國權說,旅遊是黃山的立市之本,文化是黃山的旅遊之魂。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中,我們深刻地體會到:文化與旅遊發展相結合,旅遊就更有內涵;文化與城鄉建設相結合,城鄉就更有魅力;文化與尋常生活相結合,生活就更有品質;文化不僅是重要的事業,而且是重要的產業!我們將以首屆中國非遺大展在黃山市舉辦為鼓舞和動力,緊緊抓住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列入國家中部崛起戰略《若干意見》的歷史性機遇,認真學習各地保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好經驗、好做法,進一步保護和利用好徽文化這筆豐厚的遺產,進一步用活和做強徽文化這個響亮的品牌,促進文化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度結合,在安徽省“文化強省”建設中奮勇當先。同時,真誠地邀請各位領導、專家,各位大師、傳人,在黃山多走走多看看,多提寶貴意見和建議。
本次大展還專門設計了展標並廣泛使用。董偉、肖天、朱維芳、謝廣祥、王鶴齡在開幕式上共同拼出大展展標,標誌著首屆中國(黃山)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大展隆重開幕。
據瞭解,本次非遺大展時間從11月7日至11日,內容主要包括開幕式、大展文藝晚會、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作品精品展、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黃山論壇以及年度主題活動等六大項。大展以弘揚民族智慧、傳承中華文明、探求保護路徑為宗旨,通過展覽展示展銷,宣傳推廣普及,探討探索探究,形成政府主導、業界推動、民間促進、群眾參與共同保護非遺的社會格局,創造非遺永續傳承並與現代社會和諧共生的良好環境。
出席開幕式的嘉賓還有:韓國、瑞士、瑞典等國家友好城市代表,全國知名非遺保護專家學者,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化主管部門領導,以及各地非遺專案代表性傳承人和優秀專家,安徽省直有關部門領導,新聞界和社會各界的朋友。
開幕式結束後,與會領導和嘉賓興致勃勃地參觀了非遺傳統技藝展示和非遺傳統技藝作品精品展。
觀展中,市長宋國權重點介紹了“百師宮”非遺文化街項目。宋國權說,“百師宮”是我市正在打造的徽州文化生態長廊特色街區,將成為非遺大師、傳人展示技藝的大舞臺,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創新發展文化產業的大平臺。目前項目已進入全面招商階段,熱忱邀請全國非遺大師、傳人走進黃山、走進“百師宮”,攜手開創非遺保護傳承的新途徑、文化產業發展的新天地。 記者殷元元報導

Copyright © 黃山市旅遊委員 All Rights Reserved

Χ

此為外部連結, 即將離開這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