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杭黃鐵路沿線的江南美景

2018/10/08

杭黃鐵路聯調聯試已基本完成,離12月正式開通又近了一步,而“史上最美”的名號卻已收入囊中。乘火車從杭州到黃山,最快只需一個半小時,沿途所經,富陽、桐廬、建德、千島湖、績溪、歙縣,哪一處不是人們心目中經典的煙雨江南?這簡直就是江南的小心臟。難怪有人說,杭黃鐵路將成為一條世界級黃金旅遊通道。
  儘管長度只有265公里,但這條通道真的讓“人間天堂”與“人間仙境”實現了握手。杭州收到的讚譽太多,以西湖的“淡妝濃抹總相宜”最傳神;世人對黃山的評價已到頂峰,所謂“黃山歸來不看嶽”;南朝史學家吳均在《與朱元思書》中一句“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又早已將此線路上的富春江景色誇了一遍。
  這條通道,將無處可去的週末與山川美景聯繫起來。至少對於長三角地區的人們而言,此線路上的景點,簡直是“說走就走”的理想目的地。像乘坐地鐵一樣方便地去旅遊,一天能遊覽兩三個地方,休閒旅遊,盡在其中矣。有研究顯示,國內出遊率曾發生兩次大規模躍升。一次是在2002年之後的觀光遊,第二波則是2010年之後的休閒遊。從發展趨勢上看,黃金周、春節假期可挖掘的潛力有限,而平日休閒遊的空間則依然巨大。休閒遊的要義,在於率性而輕鬆,能讓人乘興而來、興盡而歸。隨著國內高鐵網路進一步加密,這種可能性將大大提升。
  往細處說,這條高鐵深入了江南文化的腹地,將進一步完整呈現一個人文江南、自然江南。從人文景觀來說,沿線有宋代以來“徽杭古道”及“古徽道”遺址,有一千年前皖南浙西學子們外出求學走過的山路,有國內保存最為完整的宗廟祠堂,有徽商繁榮的商業印記,這裡自古以來才子輩出,政商文化名人層出不窮,深厚的歷史底蘊造就了這裡獨特的人文旅遊資源。江南的煙雨也自是不必說,即便不去知名景點,每逢農曆三月,坐火車看看沿線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感受下那“延伸至天際的金黃”,也別有一番韻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我們不僅要有文獻學的江南、經濟學的江南和歷史學的江南,還需要重建一個生動活潑的江南。這個江南,讓每一個普通人可親可近。去年,浙江富陽東梓關一處農民回遷房白牆黛瓦的玲瓏造型,神似吳冠中畫意,讓網友們拍案叫絕:富春山居名不虛傳!今年,上海提出要做強“上海文化”品牌,端出“江南文化”這盤大菜,更是對地區文化的進一步深挖。儘管時代在發展,不可能也沒必要原封不動還原傳統江南的生活方式與生活場景,但這不妨礙我們在城市建設中更好地對接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讓“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晴耕雨讀”等江南美學找到現實的載體。
  江南城市群的風華在歷史記憶中,長三角一體化的加速推進卻是真真切切。杭黃鐵路,不僅將浙皖之間原本零星分散的人文與自然景觀集群化,更使自古以來交通不便的皖南地區融入江浙滬“一小時交通圈”。隨著合蚌高鐵、合福高鐵、甯安鐵路、杭黃鐵路的相繼通車,安徽鐵路運輸格局徹底改變了過去“小胡同”般的舊面貌。皖南古村落成為沿海城市的“後花園”,千島湖、富春江、新安江成為上海、杭州的“城郊”,傳統與現代有了完美對接,一個協同發展的“大長三角”,在高鐵的助力下正呼之欲出。

Copyright © 黃山市旅遊委員 All Rights Reserved

Χ

此為外部連結, 即將離開這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