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黃山市召開的“紀念徐霞客首登黃山400週年座談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的知名專家、學者圍繞徐霞客兩遊黃山的歷史、文學和地學意義暢所欲言,圍繞徐霞客對當代旅遊業及黃山旅遊的影響各抒己見,圍繞徐霞客與黃山史料考等主題交流討論。現將部分發言摘要如下,以饗讀者。
劉瑞升(中國徐霞客研究會副會長):精準、真切、大美的徐霞客遊黃山日記,客觀上起到了信使的作用,帶給後人的既是一部壯麗山川的風物誌,也是黃山植物與環境、人文與自然和諧相伴的寫真集。徐霞客遊黃山日記不僅具有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同時還具有科學價值及史學價值。 400年前,黃山為徐霞客提供了一個觀察自然世界、認知黃山這個小社會的空間,從這個意義上說,黃山與徐霞客成為了一個互為依託的統一體。研究黃山歷史,徐霞客是一座繞不開的里程碑;研究徐霞客及其《遊記》,黃山是不可或缺的一個歷史坐標。
徐偉忠(江陰市徐霞客研究會副會長):徐霞客兩探黃山,情有獨鍾,意義深遠,科學價值極大。他寫下的《遊黃山日記》和《遊黃山日記後》兩篇日記,既是野外科學考察的忠實記錄,也是精彩的文學作品,在《徐霞客遊記》中佔有重要地位。徐霞客“熱愛祖國,獻身科學,尊重實踐”的精神,在兩探黃山中得到充分體現。徐霞客的精神是中國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徐振慶(徐霞客第十世孫):徐霞客前後兩次登黃山,兩篇《遊黃山日記》真實記錄了上山遊覽的路線、里程、山峰名稱及相對方位,泉水、溫泉,松柏等植物,黃山山體水系的流向,寺、庵的規模及位置,以及黃山風景區周邊民居村落等情況,這些都具有很高的科學考察價值。徐霞客的一生成就卓著,源於他對事業的孜孜追求,源於他的強大精神支柱,源於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徐霞客的高貴品格,猶如黃山松。
浦慶餘(中國地質學會、中國徐霞客研究會理事):徐霞客《遊黃山日記》通篇除了一些過程描述外,更有那些有血有肉的記述,將讀者的心緒從一個高潮引向再一個高潮,好像看了一場多幕話劇,使人看完之後,餘味無盡,浮想聯翩,這是兩篇科學性和文學性相結合的佳作。黃山地理考察是徐霞客晚年西南地理考察的一次預熱和歷練,無論從體能、技能和智能等方面,都是檢驗。徐霞客的黃山之遊是地理考察、科學考察,他的觀察和思考超出了一般遊黃山者的目光和思緒,他的思路已進入了科學的殿堂。
高松凡(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徐霞客研究會副秘書長):徐霞客黃山遊記中大量記載的奇峰、懸崖、峽谷、怪石、奇松、雲海、溫泉、瀑布、水景、寺廟、石刻、古道等,都與現代旅游資源的內容相符合。其用生動美妙的文學語言對景物的細緻描述,可說是對風景旅游資源分類和定性評價的萌芽性和開創性的工作,這對我們今天進行旅游資源普查和開發利用,有著重要的意義。徐霞客黃山之遊,以其無畏的探險精神,親近自然,體驗自然,對黃山自然地理進行了細緻地觀察和科學性考察,換來了身心的愉悅和人地和諧的精神洗禮,可說是徐霞客時代的一次深層次、體驗式、特色鮮明的具有生態旅遊性質的實踐。生態旅遊的產生和發展符合自然規律,符合旅遊發展的方向。生態旅遊是黃山旅遊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和生命力。
木仕華(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徐學會藝術委員會主任):徐霞客一生遍訪名山大川,在公元1616年和1618年兩次遊覽黃山,在他一生的旅行經歷中都是罕見的。徐霞客筆下重在寫意,勾勒黃山天然娟秀的風情,呈現了一種引人酣醉的整體魅力,以及作者的內心體驗,而不是僅僅拘泥於精雕細刻其山水面目細節。黃山之行的文字,展現感情由此進入極高的審美境界。由此可見,祖國的壯麗山河在作者心目中是具有靈性的,是極其嫵媚迷人的。這樣比擬就顯示出山水風物的精神、情趣,亦體現了作者對自然山水的愛戀之情。
馬曉龍(中國旅遊研究院區域所博士):徐霞客兩次登黃山的時代價值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從現代旅遊發展角度來看,他用個人的強大魅力,確實促進了黃山旅遊品牌的傳播和黃山旅遊經濟的發展。第二,從黃山旅遊未來發展來看,徐霞客及其遊記也為黃山文化遺產的深入挖掘,人文要素的進一步提煉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平台。
章尚正(安徽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旅遊系主任,教授,碩士生導師):徐霞客是中國古代卓爾不群的奇男子,是大旅行家、大探險家、大地理學家和大文學家。黃山應當深入研究徐霞客與黃山旅遊的價值,編輯黃山文化叢書,並努力使大黃山沖破行政區劃,與山下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築、徽文化結合起來,推向世界。在此基礎上拓展文化資源的收集、整理、研究、提煉、傳播和繼承,挖掘神話傳說價值、名人先導價值、名作宣傳價值、幻化悟道價值、地質科考價值和體育健身價值,弘揚徐霞客探險求真精神,傳播大黃山世界遺產瑰寶。
胡善風(中國旅遊協會理事,安徽省行為科學學會副會長,黃山學院副院長、教授):徐霞客對黃山的偏愛是有目共睹的,用《徐霞客遊記》開篇的日子作為中國旅遊日,奠定了徐霞客在中國旅遊發展中里程碑式的歷史地位。在新的發展機遇期,圍繞營造完美的遊客體驗這一核心命題,構建遊客體驗價值鏈,以更好地滿足、引導、創造遊客需求。依托黃山風景區,構建大黃山國家公園,佈局新的旅遊業態,提升大黃山深度旅遊體驗競爭力,梳理提煉黃山模式,讓黃山成為中國山岳型旅遊目的地的業界標杆。
吳順輝(黃山市文聯副主席,徽學研究員,中國散文家會員,《黃山》雜誌主編):徐霞客登遊黃山白岳而形成的《遊白嶽山日記》《遊黃山日記》《遊黃山日記後》三篇遊記,是《徐霞客遊記》的重要組成部分。徐霞客登遊黃山白岳的遊曆本身,以及這三篇遊記問世和遊記數百年的傳播,讓黃山白岳得以持續不斷地被世人所知,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這對於確立黃山白岳在祖國名山大川中的獨特地位產生了重要作用,不僅為後人了解認識數百年前的黃山白岳提供了寶貴的資料,而且對研究、開發、利用、保護黃山白岳,具有不可估量的歷史文化價值。
王國銀(黃山風景區管委會辦公室主任):徐霞客於公元1616年、1618年兩次登臨黃山,寫下兩篇遊記,僧人普門的開發,以及歙縣人潘之恆的陪同和講解,為徐霞客遊覽黃山創造了更加有利的條件。徐霞客晚年發出“薄海內外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的讚嘆,成為當今黃山最有影響力的宣傳廣告。 400年過去了,回望徐霞客時代的黃山,400年來,無論是從氣候環境來看,從道路交通來看,從景點開發來看,從古樹名木來看,從宗教寺廟來看,黃山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果徐霞客現在還活著,我們真想請他再登黃山,再寫一篇遊記,不知他會作何感想,有何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