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春轉夏,徽州區西溪南的楓楊樹林更綠了。住在旁邊的餘淮夫婦喜愛村里綠染的靜謐,常沿著川流不息的溪水,踩著斑駁的青石板散步。 5年前,這對夫妻迷上西溪南,便離開深圳,將家安在一處徽派古民居中,過上了“閒居徽州”的生活。
從快節奏的城市移居到青山綠水相伴的徽州區,餘淮夫婦感受著不同的生活韻律。這是徽州區近年來塑造旅遊目的地格局使然,把全區作為一個大景區來打造,注入“慢生活”理念,吸引更多的人旅居於此,重新找到生活的平衡點。在第六屆長三角投資發展論壇·長三角慢生活旅遊峰會上,徽州區被評為“長三角慢生活旅遊名城”。
徽州綠道的韻
來到徽州區,常見騎行城鄉間的驢友三三兩兩,絡繹不絕。 “這裡的綠化很好,道路平坦,空氣清新,騎行非常舒服。”王鵬與車友們從江蘇南京一路騎來,穿城過鄉,對徽州區情有獨鍾,停歇了三天,先後遊玩了呈坎、靈山、蜀源等地。
這得益於徽州綠道的建設,為旅行者提供了與眾不同的旅遊感受。 “2012年3月,我區在全省率先啟動了綠道建設,努力將各景區、景點及鄉村串珠成鏈,連結成一個大的徽州景區。”徽州區旅委負責人說,目前已建設綠道350公里,投放自行車500多輛,滿足遊客戶外休閒旅遊的需求。
徽州區以《徽州區綠道系統總體規劃》作為建設依據,利用已有的交通網絡並逐步完善,充分考慮遊客休閒、居民健身、群眾出行等需求,著力打造綠廊系統、慢行系統、服務設施系統、標識系統和交通銜接系統等五大系統,用徽州綠道串聯起徽州區主要旅遊景區景點,構築了二環三線的格局,即潛口、巖寺、西溪南經鴛鴦湖、伊坑沿205國道到潛口環線,潛口、蜀源、靈山、呈坎到潛口環線以及慈張線、205國道、潛歙旅遊公路。
沿城鄉道路重點建設騎行綠道同時,徽州區在山間小道規劃建設登山步道,形成立體的遍布全區城鄉、山間、河谷的自駕游、自行車遊和徒步遊的“慢生活”系統,把景區景點、百佳攝影點、徽派古民居古村落、特色產業基地、徽州農舍農家樂、城鎮社區等串聯成片,使山里鄉村和山外城鎮互補互動,將轄區內四鎮三鄉的文化生態優勢轉化成旅游資源優勢。
4月10日,首屆黃山徽州馬拉鬆在徽州區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1800多名馬拉松愛好者,奔跑在如詩如畫的山水人文畫卷之中。此次競賽項目充分發揮徽州綠道優勢,設42公里馬拉松和5公里迷你馬拉松,途經潛口、呈坎、西溪南、巖寺四個特色鄉鎮,沿途串起老街古巷、油菜花海,移步換景,風光旖旎。
這些年,徽州區依托徽州綠道體系,先後舉辦了中國徽州國際鄉村慢步大會、徽州戶外嘉年華暨綠道自行車賽、“山越行走·毅行徽州”徒步戶外運動賽、徽州綠道慢生活體驗賽等諸多賽事活動,並得到各類戶外運動機構、組織、俱樂部的關注,旅遊+體育精彩紛呈。在中國體育旅遊博覽會上,徽州綠道項目被評為“中國體育旅遊精品項目”。
徽州綠道激活了徽州區旅游資源,頂層設計也有了前瞻性的設想。 “我區2012年明確提出,以旅遊的理念來規劃建設和經營城市,把全區作為一個大景區來打造,發展全域旅遊。”該區旅委負責人表示,徽州區較早踐行了全域旅遊發展的理念,近年來著力推動旅遊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加快把旅遊產業培育成為全區戰略性支柱產業。
全域旅游從設想到落地,綿延城鄉間的徽州綠道是突破口。徽州區由此循序漸進,以徽文化為內核,培育特色旅遊產品業態,傳承數百年的徽派古民居古村落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徽州鄉村的慢
徽州區西溪南村距離黃山北站很近,飛馳的列車來了又走,卻未改變這座徽派古村落的節奏。清澈的河水依舊穿村而過,徽派古民居沿河生長,隨著時光慢慢消磨著模樣。
“村里生態環境好,古樸寧靜,而且離高鐵站很近,到這裡閒逛十分放鬆。”來自合肥的遊客張華清說,城市節奏比較快,而村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看看野花、聽聽溪流、逛逛民居,住著蠻舒服的。
“西溪南的濕地很漂亮,村里出過許多文化大家,自然風光和人文底蘊結合得非常好。”北京望山投資有限公司的何帆帆也喜歡西溪南的慢節奏。 4月28日,何帆帆所在公司經營的“荷田裡”精品客棧營業,讓他有更多的時間待在這裡,揣摩西溪南的旅遊發展思路。
“荷田裡”所在地曾是西溪南鎮老鎮政府,上世紀的舊建築經過重新設計,成為有19間客房的精品客棧。何帆帆說,客棧保留了原有建築的風格與特色,汲取了徽州傳統文化元素,客人吃的也是當地食材為原料的徽菜,能體驗到地道的徽式休閒生活。按照何帆帆的想法,“荷田裡”不僅提供精品住宿、特色餐飲,還將不定期舉辦一些文化藝術類沙龍,文化氣息要濃些。
“荷田裡”只是望山投資的作品之一,這個公司看中了西溪南村的潛在價值,選點佈局,賦予這座徽派古村落更多的想像空間。望山投資承擔了西溪南古村落綜合開發項目,希望把西溪南村打造為“一河兩岸”的古村落全域性旅遊開發格局,建設一個集濕地育樂、文化村落、山林休遊憩於一體的文化綜合度假旅遊區。
“我們正在設計打造一家特色鄉村休閒旅店,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來這裡。” 來自深圳的餘淮夫婦,定居西溪南後,享受著村里的慢生活,對未來也有了新構想,準備繼續“悠然居”。而在離“荷田裡”不遠處的土人學社里,由西溪南老糧庫改造而成的土人學社已經成為新興的國際化產學研創意基地,一批批國內外學子來此探古尋幽。像“荷田裡”、“悠然居”一樣,潛龍居、義義會館、靜如會所、綠蔭山館、西溪蘭苑等20多座由古民居改建的鄉村客棧逐漸興起,咖啡吧、酒吧等公共空間也在增多,改變了西溪南古村落原有的以觀光為主的旅遊格局。
“合福高鐵運營後,西溪南的區位優勢立即顯現出來了,迎來蓬勃發展的時期。我們現在逐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整治村內環境風貌,保護好徽派古民居。”西溪南鎮政府負責人說,村里積極引進多元化的人才,豐富旅遊業態產品,強化內功,更希望在杭黃鐵路開通後實現新發展。
徽州綠道將徽州區串聯成了一個大景區,而從西溪南村到唐模村,從呈坎村到蜀源村,從潛口村到靈山村,以徽派古民居古村落為依託的徽州民宿如雨後春筍般湧出,將慢生活駐留在徽州區,慢慢發酵成為旅遊時尚。
4月20日,第三屆全國客棧民宿旅遊投資峰會在北京舉行。唐模法國家庭旅館從全國1000多家民宿酒店中脫穎而出,榮獲“全國最受歡迎客棧民宿”獎。
“我們4月下旬去法國,法國家庭旅館聯合會很認可唐模的品質與口碑,決定繼續授權合作。”唐模旅遊公司負責人說,唐模法國家庭旅館與法國家庭旅館聯合會合作,這種跨國旅遊開發合作模式,是首次將法國標準的家庭旅館經營模式引進中國,受到遊客歡迎,節假日很搶手,除了蘇浙滬地區外,國外東南亞、歐美、日本的遊客多些。
如今,唐模法國家庭旅館已從汪應川店衍生出了七天井店、邂逅唐模酒吧等,從單純的住宿擴展到可供遊客喝酒、咖啡、品茗、看書、發呆。今年,唐模旅遊公司還準備增加客房,增設青年旅社、獨棟旅館等,滿足自助遊、家庭遊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
徽州民宿讓遊客停住了腳步,延長了旅遊時間,這也考驗著周邊景區景點豐富多元的旅遊產品供給能力。 “以前遊客來蜀源,只能看向日葵,現在可以採茶、挖筍、插秧、做農家飯,能體驗徽州農家生活。”潛口鎮蜀源村黨總支第一書記王強說,除了自助遊客外,村里還與康輝等旅行社合作,吸引團隊遊客來村里,帶動老百姓農特產品銷售。
“我們從城市來到這裡,不僅是欣賞風景,主要是放鬆自己,體驗另一種生活方式。”住在蜀源村“半山閒客”客棧的上海遊客劉貝妮說,希望還有機會來黃山,過這種悠閒度假的生活。
採訪後記:現如今,旅遊不再只是看風景,而是一種別樣的生活方式。徽州區在全市較早提出“全域旅遊”的概念,並一以貫之地倡導“慢生活”理念,唐模、呈坎、西溪南等古村落脫穎而出,讓田園牧歌式的生活方式成為旅遊新選擇。從快旅到慢生活,徽州區剛起步,仍有很大想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