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中國氣象服務協會啟動運行大會暨氣象服務發展論壇在北京召開,論壇會上,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客座研究員、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景觀氣象研究中心主任賴比星副教授發表了《世界氣象公園體系創建》的專題報告,並舉薦黃山作為氣象公園典範,創建全球首個“世界氣象公園”。
據悉,“世界氣象公園體系”的創建,是中美氣象專家經過長達十年的研究成果,足跡遍及黃山、峨眉山、廬山、泰山、華山、五台山、桂林、敦煌以及美國舊金山優勝美地(Yosemite )、阿拉斯加州菲爾班克斯(Fairbanks)等國內外著名景區。專家們認為,當前涉及地球自然遺產保護體系,有國家公園及保護區體系(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世界遺產中心)、人與生物圈計劃(生物圈保護區網絡)和世界地質公園計劃(地質公園網絡)四種形式,唯獨缺失反映大氣圈層、氣象景觀資源利用的保護體系,建議建立世界氣象公園體系,成為第五個自然資源保護體系,使地球岩石圈、水圈、冰雪圈、生物圈和大氣圈自然遺產保護體系達到全覆蓋。同時,建議分“國家氣象公園”和“世界氣象公園”兩個層次建立體系。
在談及為何將黃山作為典範時,專家認為,黃山氣象景觀豐富,“雲海”享譽海內外,“冰雪”自成為第五個絕景後至今已經相當成熟,“寶光”景象豐富有望成為第六絕景, “日出”早已成為倍受遊客歡迎觀賞的天氣景觀,以及近年黃山成為中央電視台等主流媒體元旦、春節和國慶等重大節日日出景觀直播點之一,廣受國內外觀眾、遊客和攝影愛好者的歡迎。另外,黃山以其變幻萬千的自然景色和濃郁的徽州文化氛圍,於1990年加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以壯美的花崗岩地貌,於2004年加入“世界地質公園”,為黃山創建“世界氣象公園”奠定了堅實基礎。
專家建議,黃山應在“中國國家氣象公園委員會(籌)”指導下,在有效提升寶光景觀作為黃山風光新絕景的地位後,將日出、雲海、冰雪和寶光四大絕景有機地整合起來,為建立第一個國家氣象公園及世界氣象公園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