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徽州古城推出知府巡街、拋繡球、三戒碑等民俗表演後,2015年“十一”期間,又將隆重推出“徽州民歌對唱”民俗項目。該項目設在練江水面的活動對歌台上開展,作為徽商印象搖擼船的有效補充,更多地增加了遊客互動體驗功能,是又一文化與旅遊深度結合之案例。
徽州民歌是徽州地區一種古老的漢族民間藝術,現已被收進非遺名錄中。其內容豐富,體裁多樣,有號子、山歌、小調及佛教、道教歌曲等。徽州民歌與徽州民謠有著相通之處,既被廣泛傳唱,又十分朗朗上口,有的比較原生態,保留了方言古漢語的文字及押韻特徵;有的因為當地方言無法找到對應的漢語文字,故通過白話的方式進行表述,大多數民歌講述的都是當年留守在家的徽州女人日夜思念在外打拼的丈夫,在繡鞋、洗衣等相對輕鬆的活計中隨口哼唱,來表達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徽州民歌對唱”共收錄了十首傳唱度較高的民歌,有《牧牛花鼓》、《四季探妹》、《買絲線》等,配有歌單供遊客點歌,可在導遊的解說下聽懂用歙縣南鄉土話演唱的歌詞,並形成對唱互動,切實提高了遊客參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