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鄉村 輸血造血並舉】
從安慶去池州,乘車經過安慶長江大橋從殷匯高速路口駛下,轉上一條穿村而過的省道,再往前開2分鐘,便看到一個滿園土菜館。再往前開,路邊不停地跳出農家樂和鄉村景點的招牌:山里窩休閒農莊、灌口農家樂、沈家臘肉……皖南的鄉村旅遊已經全域化,並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貢獻突出。
旌德縣路西村原來只是一個極為普通的村莊,2013年開始「美好鄉村」建設。一年後的2014年,該村提出了發展農村經濟的新思路——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業。「對我們村來說,旅遊不是搞不搞的問題,而是必須搞!」1955年出生的村支書黃曉本看起來要比他的實際年齡年輕10歲,眼睛里洋溢著創業的激情。他說:「美好鄉村建設與發展鄉村旅遊,對我們來說就是輸血和造血的關係。美好鄉村建設是在政府支持下實施的,路修好了,燈變亮了,垃圾統一處理了……但要長久維持,全靠政府補貼是不現實的,必須找到馬路有人掃、垃圾有人運、野草有人剪、村民有事乾的動力,這就需要造血。而旅遊就是我們最好的造血機器,因為我們有資源!」
池州市石台縣被譽為「中國原生態最美山鄉」,是「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縣旅委副主任王金格說,縣委、縣政府十分注重基礎設施和公共產品建設,公路、公車車通到主要鄉村旅遊點,旅遊村做到免費WiFi全覆蓋。
在縣委、縣政府發展鄉村旅遊政策的支持下,大山村因旅遊而做到致富,其中,90%以上的村民直接從事旅遊業,平均每戶每年收入在20萬元左右。要問旅遊給村里帶來的最大變化是什麼,村支書王自健說:「旅遊讓村民富了是不爭的事實,但要我說,旅遊給我們帶來的最大收獲,是我們的孩子不再怕陌生人了。」他認為,旅遊打開了大山村封閉的大門,帶來了外面世界的信息,讓村民和孩子們增長了見識,開闊了眼界。
說到旅遊與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關係,嶽西黃尾鎮黨委書記舒寒冰說,新型城鎮化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選擇出一條適合區域特點的發展路徑。實踐證明,黃尾鎮走旅遊扶貧路是一條符合黃尾鎮實際的區域發展和新型城鎮化道路。對此,黟縣縣長葉建強深有同感,他說,黟縣正將全縣作為一個大景區來統一規劃建設,城鄉互動、城景相融。
皖南鄉村旅遊業的興起,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城市人,賣出了農產品,加快了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了城鄉一體化發展。盡管各地發展水平不同,但相同的是,鄉村旅遊已成為這片田野上最富有希望的種子,它們為五千年的中國農耕文明注入了全新的內涵,使這塊鄉土因旅遊而變得更加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