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陔嶺位於安徽省黃山市歙縣之南,平均海拔800米以上,為黃山市四大交通險峻山嶺之一。2015年4月23日,與好友一行5人赴長陔嶺調查徽州映山紅資源,探討無性研發。車出岩寺,到篁墩左拐往街口方向走,不一會就到長陔嶺北麓——嶺口村,沿“之字形”盤山公路蜿蜒爬行。徽州最美四月天,四月的徽州,到處生機勃勃,鬱鬱蔥蔥的林間山花怒放。一路上行,路邊冷不丁冒出幾串盛開的紫荊花和大捧大捧的映山紅,讓人不由感到幾分驚喜。兩側竹林內,新發的竹筍一個勁往上竄,在和煦的春風下顯得風姿秀逸,溫柔的身姿不失徽州人的堅韌和剛強。遠處三三兩兩的茶農笑容可掬,正在採摘著生活的希望。汽車每爬一道嶺,每拐一個彎,展現在眼前的都是一幅幅不同的風景畫。
約爬半個小時的山坡,汽車便到達長陔嶺頭百佳攝影點,下車以後,便覺豁然開朗,公路兩邊,盛開的杜鵑花五彩斑斕,紅的、粉的、紫的、白的……讓人目不暇接,惹得友人紛紛駐足留影。長陔,歙南典型的深山小盆地,歙嶺、連嶺、長陔嶺、石耳山四周環繞,立馬嶺頭,俯視長陔,風光無限。穀底的村莊籠罩著一層輕紗似的薄霧,在陽光的照耀下,若隱若現,四周的梯田呈梯狀上升,正打漿的菜籽和嫩綠的茶葉交替層疊,給人明顯的舒適感。極目遠處,歙嶺棱角分明,連綿不絕,向東南延伸至新安江。西南向的連嶺高高聳立,氣勢磅礴,傳說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帶軍沿此嶺清一色的石板路經過,登高遠望,面對新安大好山水,仰天長嘯,最高峰嘯天龍即由此而來。
上世紀80年代末,林校畢業,我分配在石門林場,安排到地處長陔的南源工區工作,前後8年,對長陔的過去略知一二。由於地處偏僻,山多田少,有“從街口到街源,只見青山不見田”之說,唯一的交通就是水運,與外界交流、互通有無十分不便,自給尚不能自足,除了茶葉收入,就靠砍樹賣樹、燒炭賣炭彌補不足,陷入越砍越窮、越砍越荒的惡性循環,甚至偷砍盜伐國有林木,引發了南方一把斧“87事件”。80年代末,歙縣縣委政府高度重視長陔的穩定和發展,先後2次派駐工作組,按照“高山林、中山茶、低山糧”的總體規劃,大規模開展植樹造林,林間、林下套種雷竹、玉米、山芋等,引導農民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如今的長陔,林木茂密,植被豐富,茶筍乾、山芋棗、箬皮葉、土火腿等山寶早已成為歙南聲名遠揚的土特產,暢銷市場。昔日的荒山禿嶺變成了多姿多彩的綠水青山、農民致富的金山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