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徽州文化旅遊區位於徽文化發祥地安徽省黃山市,由徽州古城、牌坊群鮑家花園、唐模、潛口民宅、呈坎五大精品景區組成,北依黃山,南接千島湖。近日,國家旅遊局官方網站公示了9家國家5A級旅遊景區名單,黃山市古徽州文化旅遊區上榜,這也意味著安徽省5A級景區數量有望達到8家,位居全國前列。
徽州古城是徽州府治所在地,是保存最為完好的中國四大古城之一。徽州古城(前稱新安郡)始建於秦朝,自唐代以來,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故縣治與府治同在一座城內,形成了城套城的獨特風格。建於明、重修於清的歙縣古城,分內城、外廓,有東西南北4個門。其中西門城廓上的兩座譙樓,至今完好無缺。此外還保留著甕城、城門、古街、古巷等。歙縣從唐宋以來共建了400多座牌坊,現在仍然保存完好的有104座,這在中國國內是絕無僅有的。這些牌坊中最有名的除許國牌坊外,從規模來說,首推棠樾牌坊群。
棠樾牌坊群為中國最大的牌坊群落,由明清七座緊緊相連的石坊組成,棠樾牌坊群位於由黃山市市區前往全國歷史文化名城歙縣的途中,離屯溪約26公里,離歙縣縣城約5公里。棠樾牌坊群是古徽州人倫理道德、宗法思想的表現;“棠”指棠樹,“樾”為兩樹交蔭之下,“棠樾”意為棠蔭之處,這是一個古老的村落,自宋元以來已經綿延了八百餘年。棠樾牌坊群共有7座牌坊依次排列,明代3座,清代4座,勾勒出封建社會“忠孝節義”倫理道理的概貌。其中一座明代牌坊,橫匾上鐫刻“御製慈孝裡”幾個大字,為皇帝表彰徽商鮑壽遜父子而建。
唐模,有中國水口園林第一村的美譽。田園風光優雅別緻,法式浪漫風情與徽州古村落絲絲入扣。安徽省歷史文化保護區始建於唐、培育於宋、元、盛於明、清。歷史上因經濟活躍、民風純樸,而被譽為“唐朝模範村”,是徽州歷史悠久,人文積澱深厚的文明古村。該村位於黃山之口,毗鄰歙縣牌坊群,紫霞西聳、飛布東橫,天馬南馳,靈金北椅,處於眾山環抱之中。檀乾溪穿村而過,全村夾岸而居,遠山近水,風物怡人;幽情古趣,獨特罕見。
呈坎,呈坎,原名龍溪,始建於東漢三國時期,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呈坎是皖南最古老、最神秘的八卦村,一個非常特別的古村落。它是一個集自然八卦和人文八卦相結合的千年古村,是空間形態和意識形態最完美的結合。
潛口民宅被譽為中國明清民間建築藝術的活專著,薈萃了明清時期徽州最經典、最具代表性的徽州民居。由黃山至屯溪的沿途有“古建長廊”之稱,潛口明代民宅是其傑出代表。離開黃山溫泉後乘車下行約60公里至紫霞峰下,便可見到,故又稱“紫霞山莊”,系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莊面積16000平方米,採取原拆原建的方法,將散落在附近的10座典型的明代建築集中一處,形成了今天獨具風格的明代山莊。這十餘座明代古建築是蔭秀橋、石牌坊、善化亭、樂善堂、曹門廳、方觀田宅、司諫第、吳建華宅、方文泰宅、蘇雪痕宅等。
古徽州文化旅遊區通過對古城生活、宗祠文化、牌坊文化、徽商文化、村落文化、民居文化的聚集,將中華三大地域文化之一的“徽文化”完美鮮活地呈現於世。隨著古徽州文化旅遊區的晉級,安徽省5A級景區數量達到8家。前7家分別是黃山、池州九華山、安慶天柱山、黃山西遞宏村、六安天堂寨、績溪龍川及阜陽八里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