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打鼓嶺要成為大皖南旅遊區中的亮點

2013/03/25

黟縣因世界文化遺產西遞、宏村而聲名遠揚,但其自然景觀同樣令人流連忘返,打鼓嶺就是其中之一。
位於美溪鄉的東部的打鼓嶺是黃山山脈自東向西延伸的餘脈,平均海拔450米,景區面積11.5平方公里。境內有13座主峰、6處飛瀑、4處深潭,森林覆蓋率達98.2%。打鼓嶺因走在上面如同踩在鼓點上而得名,據說這是因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地下溶洞而造成的。
一進打鼓嶺,就像是穿越了一個時空,闖進了一個寧靜、原始的世界,遮天蔽日的林海和嘩嘩流淌的水聲一下子把你包裹了起來,身心為之一振。比起黃山風景區的登山道,這裡似乎遠不夠規範,但卻多了一份情致。用碎石塊鋪成的山道有些長寬不一、凹凸不平,但十分堅實,走在上面一絲懷古幽情油然而生。步道上也不夠“整潔”,散落著一片片落葉,偶爾有一二片紅葉夾在其間,就像是油畫中的一抹紅色,誇張、跳躍、通透,讓你不忍踩下。記憶中已好久沒有見過的青苔佈滿路的兩邊,在一束束穿過樹葉縫隙灑下的陽光下,散發出晶瑩的嫩綠,勾起了許多少年的記憶。
打鼓嶺瀑布之多非常罕見,且有著獨特的個性。它不是高高掛起、從天而降,而是從不遠處的山脊上奔湧而下,你能聞到它的氣息,感覺到它的親近。瀉下的瀑布也不是直墜深淵,而是先在你面前的一處淺灘中聚成一汪綠色的清泉,再轉身奔入河流。當時想,若是夏日,脫鞋淌入其中,感覺一定很爽。
打鼓嶺是活態的,散落其間的山寨為這座山注入了靈動。當粉牆黛瓦的古民居透過竹林躍入眼簾,你不禁要猜想這裡的居民有著怎樣的生存現狀。
在打鼓嶺村民組,記者發現,與打鼓嶺的美景相比,這裡村民對打鼓嶺所寄予的希望更是美麗。退休教師余海人在村頭開了一家農家樂,他辦農家樂的目的讓記者很感意外:“我的退休工資夠我們老倆口用了,辦這個農家樂是為兒子留條後路。”原來,他兒子和兒媳都在外地打工,他認定外出打工不是長久之計,終久還要回來的,所以先辦起這個農家樂,為兒子一家的將來鋪條謀生路。農家樂也是用兒子的名字來註冊和命名的:餘傑飯店。
在余老師為外出打工的兒子謀劃後路的時候,離這兒幾米遠的另一家農家樂——三姐妹農家飯店主人王作友的大女兒已經先行一步,從外地回來操持這家飯店了。或許是打鼓嶺的水養人吧,今年27歲的王麗麗看上去要比實際年齡年輕許多。她介紹,由於家庭困難,2004年她便外出打工。2007年打鼓嶺旅遊業啟動,父母在家辦起了這家農家樂。2010年,她結束打工生涯,回家幫父母打理農家樂。她說,她現在最大的理想就是打鼓嶺的旅遊業能儘快火起來,她把這個農家樂辦好、辦大,那時現仍在外地打工的老公也可回來了,一家人在一起創業、生活那該多好啊。


打鼓嶺旅遊業的興起,也讓一些成功的當地鄉鎮企業開始轉型到旅遊等三產上來。車駛入美溪鄉不遠,路邊一座依山面水的三層徽派建築格外搶眼,這就是當地最大的鄉鎮企業——黟縣弋江源茶業有限公司和黟縣弋江源鄉村客棧。這家企業的老闆原是做木材生意的,面對封山育林和旅遊者的湧入,老闆結束木材生意,極有遠見的建起了近2000畝的茶業基地,專門經營高檔有機茶。並針對旅遊市場開發了多種旅遊商品,在全縣旅遊市場銷售。總經理王志寶介紹,旅遊旺季時,他們組織人員到景區促銷,為遊客提供免費品嘗服務,很快打開了市場。4年來公司業務發展迅速,2012年產值已達到2300萬。出於對旅遊市場看好,他們還辦起了頗具規模的弋江源鄉村客棧。記者發現客棧的廚房很大,熱情樸實的店主人王金梅笑著告訴記者:我們當初設計廚訪時就考慮到以後客人多了也要夠用,現在不少客人喜歡在我這兒自己下廚做飯,可高興了。旺季時,他們這兒住不下,她就幫著客人聯繫其它地方住宿。“我們計畫將這裡拆了改建客房。”她指著一排房屋說,仰著的臉上充滿憧憬和自信。

美溪鄉人大副主席吳榮明介紹,打鼓嶺所屬的廟林村共有六個村民組,其中打鼓嶺村民組有7戶農家樂經營戶。現在申請開辦農家樂的村民越來越多了,為了保護環境,在環保設施沒有全部到位之前,我們只能嚴格控制規模。現正在著手利用世行貸款上馬汙水處理設施,一旦投入使用,我們會批准更多的農民加入到農家樂行列。
現負責打鼓嶺經營開發的黟縣徽黃旅遊公司總經理盛支君介紹,根據《黟縣打鼓嶺景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他們要將打鼓嶺打造成大皖南旅遊圈中特色鮮明的“皖南瀑布群”和“打鼓山寨”國家級鄉村旅遊示範點,把打鼓嶺這個景區做美、做強。(文並攝/李遠峰)

Copyright © 黃山市旅遊委員 All Rights Reserved

Χ

此為外部連結, 即將離開這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