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田老街位於歙縣溪頭鎮藍田村,是一個典型的徽州文化古街。這裡山川秀麗,人才輩出。近年來,借力美麗鄉村建設和田園綜合體試點項目,藍田老街將重新煥發無限生機和活力。
藍田老街有“三多”
到達藍田老街時,天空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藍田村原文書葉麗昌領著記者向村內走去,滿眼皆是景致:一座座民居錯落有致,一面面文化牆圖文並茂,一方方農田春意盎然……盛春時節的村莊處處彰顯勃勃生機。
藍田村街道沿來龍山佈局,街巷縱橫,上水、下水、明渠、暗溝,錯落有致。葉麗昌邊走邊介紹,藍田老街全長1公里左右,2-3米寬,原來是條商貿街,街上有店鋪,民國前期都有,民國後期就比較少。史傳鼎盛時期藍田曾達到“千戶萬丁”規模,建有多個當鋪、錢莊、診所藥店和很多社祭活動場所。
溪頭鎮組宣委員吳志橋告訴記者,藍田老街上有三多。哪三多?街巷多、水井多、祠堂多。藍田街巷多,依子孫居住區域,自北而南劃分成上、中、下門,各門派居民區相對集中獨立,街巷相通,首尾連接,巡迴周轉。每一條街巷都有名稱,包括倫德街、孟公路、孟婆路、大宅街等在內的12條主街道和三元巷、梓樹巷、花園巷等32條巷弄,貫穿全村。水井多,全村原有10多座水井,因為藍田周邊的沙性土壤聚不住水,原來村民取水灌溉都要靠村中的水井。祠堂多,原有8座祠堂,目前唯一尚存的是尚德堂。
“村莊有1400多年歷史,自藍田葉氏始遷祖葉孟卜居藍田後,村莊範圍幾經擴展,至明朝中期,葉氏成為村之主姓。”葉麗昌說,葉孟的夫人是後樑的一位公主,非常親民,受當地村民愛戴。藍田葉氏始遷祖葉孟與夫人蕭氏合葬墓就位於村中,是村內地勢最高的地方,一直受到當地村民的敬重,孟婆也被尊稱為王姬葉母。村中,葉孟夫人曾使用的郡主湯沐所靜靜守護著一方百姓。郡主湯沐所是一口泉水井,又稱古大井,據宗譜載,是井為梁王御賜給葉孟夫人蕭氏汲水作湯沐浴之用。雖然是梁王所賜,但葉孟夫人並未獨享,而是和當地老百姓一同取用。
如今,藍田老街上開店的不多。村內一家小店內,店主吳德利正悠閒地看著電視。吳德利原來承包了村內的小賣部,還在村內放過電影。“這個店開了十幾年,原來還可以,現在生意不太好了。”吳德利說,藍田老街和現在基本差不多,原來街上很熱鬧,很多村民都會坐在一起聊天。現在村民基本不在家,而且藍田離縣城近,很多村民都會選擇去縣城買東西。吳德利的兒子已經在縣城購房,老伴在縣城幫兒子帶小孩,他自己一個人堅守在村內。村口的理髮店內,葉顯清正在給村民剪頭髮。葉顯清今年46歲,1990年,18歲的葉顯清在歙縣學習理髮技術,學成即回村在家門口開店直到現在。“雖然目前是村內唯一一家理髮店,但生意也不行啦。”葉顯清說。
不是藍田不姓葉
徽州民間有諺雲:“不是篁墩不姓程,不是藍田不姓葉。”據藍田葉氏族譜《四老支譜》載:村原名潺田,原居吳、楊二姓。藍田葉氏始遷祖葉孟,後樑(西梁)時曾官拜大司農,為戶部尚書,守祖墓居於歙城,因游石佛洞,途經該鄉,見其“龍神卓越,局度寬敞,五星具備,各鎮其垣,九曲入明堂,獅象捍水口,大小墩阜棋布星羅,秀矅明拖,貴沙暗拱,溯發源來自黃山,論同支聯於飛布”,“深足其意,遂遷居焉”。時值天下紛亂,先於後樑天保末將夫人梁武帝蕭衍之後蕭公主以及眷屬避居與此,己仍入朝為官,後於唐貞觀元年(627)告老回鄉定居,葉氏族旺後,吳楊姓日退。
葉氏定居藍田後,為紀念先祖葉敷澤(藍田葉氏始祖孟公的祖父)曾任陝西藍田縣尹,並以舊名“潺”字“淺俗不韻”,遂易村名“潺田”為“藍田”。藍田村是江南“葉氏起源地”之一,歷代人才輩出。村莊西倚來龍山腳而建,玉屏山旭日東望,潺溪水繞村而行,村落古街道錯落有致,自然與人文景觀相映成趣。南宋時,杭州為帝都,距離杭州不遠的徽州商賈快速發達。南宋以來,徽商日盛,馳名天下。徽州形成了家家“少男外出從商,老來榮歸故里”的傳統文化。
到20世紀末,藍田所保留的建築占地不到鼎盛時期的一半。藍田村口的松穀亭,額曰“種玉裡”,緣起於清朝的啟蒙讀本《幼學瓊林》中的兩句話,“藍田種玉,雍伯之源”。講的是河南無終山楊雍伯事母至孝,有老翁付石子數升令種,稱明年當產好玉,得好女。楊雍伯依言種于藍田,翌年果獲白璧五雙,聘徐氏女。藍田葉氏始祖葉孟夫人蕭氏,當年薨後,蒙仙人為蕭氏點穴,留下偈言:“玉人葬此,當出產美玉也。”唐時藍田葉氏定名“種玉裡”。
村東文昌閣為塔形亭式建築,是清乾隆時由時任揚州鹽綱總商的藍田人葉天賜於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首倡建造,並資助貧寒子弟在此念書。葉麗昌告訴記者,關於文昌閣還有一段感人的傳說。據傳,葉天賜為遺腹子。母子二人,家貧如洗。葉天賜的母親含辛茹苦把他養大,清朝乾隆時,葉天賜到揚州做鹽商,生意做大,便為母請旌。如今,葉天賜為母請旌建造的汪氏節孝坊還矗立在文昌閣旁,坊之中額正面鐫“松虯雪古”,背而鐫“梅冷冰香”,中頂樓為聖旨龍亭。
美麗藍田大發展
葉麗昌告訴記者,藍田老街歷史上經歷多次戰亂,特別是太平天國後期戰亂,村落大部被燒毀,居民四處遷徙。“街上的老房子破壞比較嚴重,全村只剩10多幢保護完好的。”葉麗昌說,村內很多房子都倒塌了,只剩下框架。都是靠村民自己維修,資金不足,成本很大。
藍田村230號是葉天賜的故居,葉天賜的後人、溪頭中心學校退休語文教師葉錦良說,家裡的房子是明朝建的,因為年代比較長,每年都要花2000元左右維修費用,還只是小修。政府維修經費已經給了他4000元,但卻是杯水車薪,對於修繕老房子的資金,遠遠不夠。
在當地文化史料的傳承和保護上,葉麗昌不遺餘力。葉麗昌今年77歲,經過長達20餘年調查收集,編成《藍田村族志》。該書共31章114萬字,給後人留下了一份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通過美麗鄉村建設,道路整治、美化亮化、整個村莊面貌煥然一新,處處呈現勃勃生機。”吳志橋說,日益優美的村容村貌改善了老百姓的生活環境,下一步,歙縣藍田桃源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項目也將撐起美麗鄉村的脊樑,鋪就起農民群眾的致富坦途。
吳志橋介紹說,歙縣藍田桃源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是我市唯一獲批的省級試點專案,專案重點圍繞“打造徽州最美田園風光”這一主題,田園綜合體的核心區域以一產為主,帶動二三產發展,集迴圈農業、體驗農業為一體,同時融合文化元素。“田園綜合體將以合作社為平臺,老百姓以土地入股,運營農業專案,並於休閒旅遊結合,增加農民收入。”吳志橋說,田園綜合體項目已於去年年底申報,目前土地入股已經完成。藍田古街及鄉村的保護和發展將迎來一個新階段。